- 教育部相关网站
- 省级教育网站
- 直属单位
- 区内本科院校
- 区内职业院校
- 其他网站
近年来,新疆工程学院牢固树立“强教必先强师”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建设需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新时代教师队伍。
聚焦政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委重要议事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健全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完善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工作机制,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将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度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的重要依据。
强化思想引领,涵养高尚师德。完善师德建设机制,成立新疆工程学院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进一步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将弘扬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建设全过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师德大讲堂,深入解读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践行教书育人初心使命。强化榜样引领作用,通过选树典型,出台《新疆工程学院教职工荣誉体系设置方案(试行)》,近三年累计表彰300余人。严格师德考核管理,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建立师德档案,持续开展师德警示教育,确保教师时刻保持警醒,坚守教育初心。
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形成“1+4”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提供行业领先待遇,构建“线上线下+柔性引进”立体引才网络,通过校企合作、学术交流等渠道汇聚高层次专家,为学科建设注入核心动能。加强顶尖人才引进,加强与院士团队深度合作,成功引进彭苏萍院士研究团队,获批彭苏萍院士工作站,配合院士筹建获批天山实验室,助力新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刘嘉麒院士团队,建立玄武岩产业研究院。柔性引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内地知名高校外籍院士、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工科类高端人才30余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在疆内具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站企业聘任高层次人才,支持学科专业建设。从国内引进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入选自治区重点人才计划140人,实现各类人才优势互补、积优叠加。
构建教师培养路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完善教师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按照教师职业生涯螺旋递进式成长模式,系统规划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培养路径,构建“3+N”式“素提”工程。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开展一系列教学竞赛、专题培训、交流活动,引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六个一批”计划。将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作为专业课教师的必修课,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短期实训,加速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实施“百名博士驻百企”计划。围绕自治区煤电煤化工、油气、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选派优秀博士教师入驻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密地区、和田地区等地,为博士教师,特别是近年来新入职的青年博士,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
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设置与薪酬挂钩,推进全员竞聘上岗,根据教学业绩、科研成果、工作能力与实际贡献等竞聘岗位。创新出台《新疆工程学院教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对教学、科技、就业成果突出的教职工予以奖励,树立师德评价优先、突出综合教学改革、重视代表性成果的评价导向,形成适合学校办学定位的职称评价条件和标准。近年来,获评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团队”“煤炭行业优秀教学团队(培育)”等荣誉,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获全国奖项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