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相关网站
- 省级教育网站
- 直属单位
- 区内本科院校
- 区内职业院校
- 其他网站
新疆科技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坚持“四聚焦四提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产教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聚焦办学定位,以思想碰撞提升凝心合力。学校党委把开展思想教育学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动、高标准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围绕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教师成长发展、科学研究、开放办学、合作交流等内容,学校党委举办了以“接力兴业 强校有我”“把握迎评促建发展机遇 推进建设高质量应用型地方院校”的系列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先后邀请9位校外专家来校传经送宝、解惑答疑,学校领导作专题辅导报告8场,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和教师代表开展主题论坛8场,各二级单位组织开展论坛、座谈会等200多场(次),实现师生全覆盖。
通过系列思想大讨论活动,学校进一步坚定了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立德树人为主线、坚持师资队伍为根本、坚持基层建设为基础、坚持特色发展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学校党委以思想大讨论引领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振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汇聚了全校一盘棋的强大合力。
聚焦产业服务,以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特色。学校积极服务巴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贴巴州国家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需求,围绕自治区八大主导产业、自治州“七大主战场”,进一步明确了传统专业办出特色、新办专业办出水平的错位发展战略。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全力推进一流专业创建工作,在优化学科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加大引培力度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以“经管、计算机、医学”三大主干学科为基础,统筹协调工科、医科和人文社科(文科)的办学资源、师资队伍、科研实训、实践教学和就业创业等,率先申报工程审计、医疗保险、医学信息工程等交叉特色专业,更新改造电子商务专业,构建特色交叉专业集群。目前,学校形成了以“经管+计算机”类专业对接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化工纺织类对接地区石油化工和纺织产业、“新闻+旅游管理”对接智慧文旅产业、“经管+医学”对接医疗康养产业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学校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新趋势,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二级学院,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对学院如何结合专业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进行指导。各二级学院分别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研讨会,对照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进行全面修订。各部门各单位在广泛开展调研、研讨的基础上,坚持“学与干”并重、“查与改”贯通、“建与治”结合,集中优势资源,突破瓶颈,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
聚焦校企合作,以产教融合提升协同育人实效。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产教融合的重大决策部署,学校党委坚持“开放办学”理念,进一步扩大二级学院对外交流合作的自主权,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2022年,学校与库尔勒市人民政府、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准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就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截至目前,学校已与90多家政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近期正与华为、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塔石化、中国人保财险、华住集团等大型企业洽谈校企合作和产业学院建设。2023年5月24日,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学校举办了“千校万岗·就业有未来”专场招聘会,国内165家企业参会。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促进了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实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2年,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评价平均满意度达到95%以上,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项100多项。
聚焦师资力量,以人才强校提升队伍建设能力。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政治方向,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职工勇当开路“先锋”、争做事业“闯将”,健全师德制度、强化师德奖励、严格师德惩戒,形成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坚持岗位管理与聘用管理、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科学设置教师岗位,合理确定岗位结构比例,优先满足重点优势学科和团队建设需要。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和返聘教师的引入力度。通过树立人才需求导向、建设引才聚才平台、规范有关制度管理等务实举措,确保高层次人才“用得起来”“留得下来”。强化教师培训目标管理,有针对性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短期专业实践技能培训,考取相应行业资格证书。加强与对口支援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援疆援建力度,先后与河北六家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立对口支援(援建)关系。积极争取对口支援高校师资支持力度,通过“弹性引进”“长期支援”等方式,先后引进16名援建骨干教师担任新疆科技学院相关专业建设负责人。2023年,学校申报的“小组团援疆”人才项目获批复13个,支持资金620万元,推动落实新疆科技学院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撬动对口支援高校智力优势,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就设立技术转化中心巴州分中心有关事宜达成初步意向,围绕纺织、遥感和现代农业等进行产学研合作。近期经巴州科技局审定,学校获批立项3项自治州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实现了医学类科研项目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