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构建“333”机制 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

时间:2025-09-15 10:52  来源:阿克苏地区教育局   浏览次数: 分享:

“三项机制”高位统筹,确保推普“一体化”。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成立以行署主要领导为主任,30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语委,联合组织、人社、民委等部门印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规范使用国通语若干措施等6个指导性文件,连续两年召开地区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和现场观摩会,形成上下贯通、一体联动的推普工作格局。建立支撑保障机制。与新疆大学签署社会面推普战略合作协议,492名学生赴208个村级教学点开展推普工作,打造48个培训示范班。择优选配“中心课堂”讲师18人、农牧民夜校老师4584人,邀请库尔班·尼亚孜赴县(市)开展教学培训,培养“推普徒弟”200个。建成普通话测试站点12个,培养测试员69人,实现县(市)普通话测试站点全覆盖。建立督导评价机制。将推普工作纳入县(市)和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年度考评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落实。成立地区国通语推广普及巡回指导组,由两名二级巡视员带队,分片包干深入县(市)开展巡回指导11次,发现问题142条,推动整改130条。

“三类群体”重点攻坚,确保推普“全员化”。领导干部促达标。制定《地区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国通语专项考核方案》,将国家公职人员普通话达标情况作为干部职工提拔重用、晋升职级、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各级党政机关干部采取集中学习、线上辅导、个人自学、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提升应用能力,截至目前,地区党政机关干部普通话达标率91%。学校师生提质量。实施规范管理、优师提质、数字赋能等质量提升“七大行动”,组建南疆语文教研中心,建立98个教育集团587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发展机制,建成并应用地区智慧教育服务云平台。狠抓学校教职工国通语能力提升,截至目前,专任教师国通语达标率95.96%。农村青壮年抓应用。以“听得懂、说得出”为目标,通过夜校课堂集中学、田间地头随时学、寓教于乐实践学等多种模式培训青壮年劳动力500万余人次,引导“张开嘴、大声说、反复练”。开发“语润浙疆”农牧民国通语游戏化学习软件、农牧民国通语学习系统,发放库尔班·尼亚孜主编的《常用800字入门》读本22万册,让各族群众在日常交流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确保学用国通语“一个都不掉队”。

“三大活动”营造氛围,确保推普“生活化”。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学生担任家庭“语言小老师”,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家庭互动内容,形成“学生教、家长学、全家用”的生动局面。开展“石榴花·小手拉大手·全家一起学”展示活动,将语言学习与家风传承、民族团结故事深度融合,累计举办赛事5467场次,吸引14万名群众参与。组织评选激励活动。开展农牧民朗读大赛,企业职工国通语大赛、中华经典润乡土活动等,公共场所推行“你好”行动,形成“比学赶帮超”推普氛围。1338个村(社区)累计兑现国通语学习奖励1750余万元,组织成绩优异的1.6万余名农牧民赴疆内外旅游观摩,推动从“观望学”转变为“主动用”。开展推普周活动。紧扣全国推普周活动主题,线上通过政务新媒体、抖音等平台发布推普视频、开展知识竞答,总播放量超过19万次。线下深入学校、社区、巴扎等,开展经典诵读、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60场次,覆盖4万余人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