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网站!

特色课程促发展 课后服务提质量

时间:2023-05-30 19:41:09  来源:博州教育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博州博乐市锦绣小学紧紧围绕“双减”政策抓落实,本着减量不减质的原则,以课后服务为突破口,努力构建有特色、有品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1+x模式,课后服务有温度

学校秉承“同一底色,各美其美,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实行“1+x”模式,将课后服务与德育养正、语言阅读、数学科技、体育艺术、劳动实践五大领域三级课程体系有机融为一体,设置模块化、体系化、多元化课程套餐。

“1”是指一小时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有效预习、复习,并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真正做到作业不回家、知识盲点不累积,保证学生在校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放学后有充足时间开展家务劳动、体育锻炼、自主阅读、兴趣培养等。

“x”是指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开设素质拓展个性化课程,包括必修和自选课程。每周一至周四开设体艺、传统文化、阅读三个方面11门必修课程,体艺方面根据1-6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分别开设腰鼓、韵律操、萨吾尔登、跆拳道、武术、篮球课程,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形成一个年级一个特色的全员素养育人格局,同时开展以花样跳绳、武术操、校园操为主的阳光体育课程,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技能;传统文化方面开设竖笛和书法课程,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魅力;阅读方面开设书香课程,通过开展“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书窝日”“课本剧表演”等系列活动,让读书成为校园新风尚。


每周五开设电钢、浮雕、航模、皮筋舞、剪纸、轮滑、篮球、足球、合唱等25个校本课程,非洲鼓、口风琴、折纸、围棋、魔方、彩泥、古筝等59个社团,学校还结合地域特点,挖掘本地艺术教育资源,开设蒙古长调社团,打造极具学校特色的“非遗”课堂。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各美其美。

二、整合资源,课后服务有质量

学校鼓励教师大胆“跨界”,发挥爱好特长,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将教师培养成为“1+1”课业辅导型和特色课程型复合型教师,增强课后服务针对性。同时,学校大力整合家庭、社会资源,邀请博州青少年宫少儿声乐专家李金莲、博州知名艺术家张铁、博乐市书画院李雪勇等30余名本地艺术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为特色社团增添专业力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活水之源,课后服务品质和质量逐步提升。


三、夯实管理,课后服务有活力

学校从“师资、经费、课程、制度、培训”五方面全方位保障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实施。坚持以人为本,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课后托管费用,建立校领导包年级制度,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学管理检查范围,校领导每天巡课,及时掌握问题并优化措施。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武术操比赛、优秀作品展、年级特色课程展演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课后服务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多元活动中体验成长的乐趣。建立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每班设置AB岗,合理安排教师课后服务和休息时间,保障教师基本权益。建立家校衔接制度,每月组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课后服务管理、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分析采纳家长意见建议,提升家校协同育人质量。合理的课后服务时间、科学的课后服务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后服务课程,将家长、师生的“操心事”变成了人人满意的“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