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育是塔城各族儿女历来的坚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坚定履行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的政治责任,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则是新时代塔城教育人的使命。2014—2018年塔城地区利用“全面改薄”以来总投资10亿元,新建校舍32万平方米,让所有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在它背后,更加令人难忘的是,教育系统围绕着保障义务教育、国语教学、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生资助,多措并举,重点突破,共同绘制了一幅激情澎湃的教育扶贫画卷……
守住“进得来”的底线
下午放学,在夕阳映红的塔城市也门勒乡沃不逊村幼儿园门口,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幼儿园,等待接孩子的家长们三三两两的聊着孩子不用跑很远去上幼儿园的喜悦。2018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的自治区级贫困村沃不逊村幼儿园,不仅方便了孩子们就近入园,也是塔城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的缩影。
按照“应建尽建”要求,2017年塔城地区完成139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共投资3.87亿元,建设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目
通过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学校公用经费资金投入为中小学配备了实验、信息化、图书等仪器设备,班班通多媒体设备达到3757套,录播教室188间、计算机13420台。购买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所需的教学仪器,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得到补充和完善。互联网络联通至各中小学,城区中小学、乡镇场中心校通过光纤最低50兆接入互联网络,村小及教学点通过光纤最低4兆接入互联网络;义务教育中小学班级“班班通”设备配备率达到90%,每校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为每个专任教师配备一台网络计算机,为教师开展网络备课和教学提供了基础。
强化“留得住”的保障
每个孩子小时候看着哥哥姐姐上学,都会对校园生活充满向往,但并不是每个天使都有能飞的翅膀。
王铁菲是塔城市第一小学辖区内的肢体障碍儿童,四肢萎缩,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能到学校上课,记得老师们初见到她时,她坐在轮椅上,妈妈告诉她这些人是给你上课的老师,以后你会学到很多知识时,王铁菲热情的和老师们打招呼,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不停地问学习是什么?能不能教她背儿歌?……王铁菲对学习的热情使老师们感受到了孩子内心深处对学习、与人交流的渴望。
送教小组的每一位老师经常上网查找资料,从各个渠道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特教方法、积累特教经验。通过细致地分析,将“送教上门”基本定位在“生活适应、儿歌训练、适用语算、爱好促进”这几个领域,针对王铁菲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采用了个性化家庭教育训练方式,实施每月4次的“一对一”教学。经过老师们两年来不间断的送教上门,现在她已经会背古诗,会唱儿歌,会口算简单的数学题。看到她的点滴进步,老师们感到很欣慰,也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和好评。
给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是学校与家庭教育好重度残疾孩子的一道桥梁。送教,不仅仅是送的一种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送党的教育形象。塔城市教科局按照2020年对全市义务教育残疾儿童摸排、认定结果,继续对全市11名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进行送教活动,确保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
“一个都不能少”似乎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电影,用它来形容控辍保学的工作最合适不过。哈瓦夏克·达吾列提汗,女,2011年4月生,学校在2018年9月开学的控辍保学工作中排查出该生已到入学年龄却未到学校报到。核实中了解到该生患有智力残疾,家中共5口人,她的两个姐姐其中一个也有些残疾,父亲是护边员,母亲无业在家照顾哈瓦夏克。老师上报这一情况后,市政府、教科局、学校长期反复多次劝返,一直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并主动去她家进行劝返,对家长加大《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她妈妈终于同意送孩子返校上课。由于错过了孩子学籍的录入,学校经与家长沟通后,决定让哈瓦夏克·达吾列提汗跟读在一年级二班,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在2019年9月新学期时再跟随新的一年级一起入学籍。
经过一年半的学校生活,目前哈瓦夏克同学已经可以自己独立上下学,见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团结同学,而且她已经是一名少先队员了。虽然劝返工作困难重重,但每次看到哈瓦夏克同学戴着红领巾,面带微笑独自迈进校园时,老师们就会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塔城市始终坚持依法控辍,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完善和强化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7—15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库,控辍保学责任主体可跟踪记录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学情况和享受资助信息。做好电子学籍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做好转入、转出、休学等学生异动情况在电子学籍系统的更新及登记工作,加强动态管理,严格防控学生辍学流失。截至2020年,塔城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16%,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已实现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
满足“学得好”的愿望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塔城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学一线默默无闻的教师们。
援疆教师杨永坤是塔城市第三中学的思政老师,2020年11月,塔城地区举行了线上思想政治课教师综合素养大赛,通过上课、说课比赛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赛后,杨老师做了题为《落地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讲座。老师们纷纷评价说:“杨老师的讲座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太实用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塔城市充分发挥援疆支教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采取聘为兼职教研员、开放援疆教师课堂、组建援疆教师校内工作室等方式使援疆教师尽快融入塔城市教育教研工作。举办“万名教师支教”——塔城市援疆教师示范课展示、塔城市教师与沈阳援疆教师“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评课议课,加大援疆教师与塔城市教师的交流互动。2015年至今先后选派校(园)长、优秀班主任、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园园长、“种子教师”及思政教师等14批566人赴沈阳市进行不同项目的跟岗培训和挂职学习;邀请辽宁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和名师259人次来塔城市开展“送教进疆”、中高考诊测、辽宁援疆大讲堂、“种子教师”跟踪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等合作交流,为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地区第一中学的栾学刚老师是塔城地区书法工作室主持人,自成立以来,积极推动着地区教育系统中小书法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他2020年集中培训地区级书法骨干教师培训2次80余人,分散培训深入托里县、额敏县、和丰县、塔城市教育系统为期三天书法基础教育培训300余人。还举办了地区教育系统“书法网络”创作展和首届地区教育系统中小学生“临书展”、塔城市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录像课比赛等活动。栾学刚老师书法工作室的成员说每次的书法沙龙活动栾老师都提前到,给大家准备好笔墨纸砚,从执笔、临帖到耐心教导,一点都不马虎。栾老师表示要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地区教育局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带动、引领教育教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作用,成立32个教学能手工作室(1个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5个地区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26个市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各工作室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课题研究、送教下乡、教学展示研讨课等方式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促进塔城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地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塔城市第二小学自2017年9月和原四小(维语学校)合校以来,采取分段式强化,分层走班教学,精准帮扶提升教育质量的工作模式,在2019年1月塔城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中,原四小学生成绩与合校初期的成绩对比,由班级平均分11分提升至50%的学生平均分均在60分以上,提升幅度16~20分。2018年承接了地区双语工作现场会观摩点任务,以千人诵读的特色赢得社会赞誉。同年荣获自治区教学质量提升优秀成果一等奖、“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先进单位,2019年荣获“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供稿单位:塔城地区教育局)
开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
承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地址:乌鲁木齐市胜利路229号 邮编:830049
新公网安备65010202000053号
新ICP备05003757-1
网站标识码:6500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