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2022年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自治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实施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对义务教育课程做了进一步调整,完善了课程类别和结构,优化了科目的课时比例,强化了综合科目建设,确保“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统筹规划、科学规范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实施办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是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坚持德育为先,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九年课程一贯设置,完善课程类别与结构,优化科目的课时比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把握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之间的衔接,体现不同学段目标要求的层次性。打好共同基础,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适当增加课程选择性,提高课程适宜性,促进教育公平。
三是坚持终身发展。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基未来。
四是坚持学科协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五是坚持实践育人。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
三、《实施办法》对义务教育课程类别有哪些规定?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补充。
国家课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
地方课程由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注重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强化实践育人,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促进学生认识家乡,涵养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校本课程由学校组织开发,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要立足学校办学传统和培养目标,发挥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原则上由学生自主选择。
四、《实施办法》对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时间要求有何变化?
在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的基础上,制定自治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示例表,明确了各学科课程各年级具体课时数。比如,科学在一至六年级开设,七至九年级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书法在三至六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不少于1课时;班团队活动在一至九年级开展,每周不少于1课时,内容由学校安排。
五、对有效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哪些具体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各学科教师保障。各地要按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
二是科学规范课程实施。各县(市、区)要准确落实国家课程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安排地方课程,严格管理校本课程,科学制订本县(市、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并报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要立足实际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注重课程整体规划,做好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是严格执行课程实施要求。各地各校要加强课程管理,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不得随意变更课程课时。
四是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围绕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深刻把握课程育人价值,准确理解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聚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育教学过程、方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各门课程着力培育的核心素养,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
五是强化教育教学专业支持。扎实开展教育培训,着力加强对课程整体育人、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等重难点的培训。加强教科研指导。健全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学校四级教研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全面提高教研质量。各地各县教研部门要将工作重心落实在教育教学一线,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
六是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