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网站!

一曲唱响天山南北的教育脱贫壮歌

时间:2021-04-16 12:28  来源:自治区教育厅   浏览次数: 分享到:

阳光透过秋天渐黄的树叶,洒下一片金辉。校园里,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像大雁叫醒长空,清亮悠远。

“鸟儿的家在树上,鱼儿的家在水里,我们的家在哪里?”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我们的家在祖国!”这句对领读老师的响应是那么质朴自然,却又发自肺腑,因为孩子们的饱含深情,才有了一份让人感怀的应对: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只有在祖国,才有最温暖的家!

2018年,国家投入“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资金290元,为坐落在帕米尔高原的阿克陶县塔尔塔吉克民族乡学校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彻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让241名学生(其中26建档立卡贫困生)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坐进宽敞明亮、设备先进的教室,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分享这份喜悦的群众,不只是当地的各族家长和学生,从遥远的阿尔泰山深处到浩瀚的塔里木河沿岸,从绵延的吐哈盆地到广袤的伊犁草原,生活在天山南北56兄弟姐妹,都见证了

教育扶贫实现无一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目标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人们交口称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的每一道山岭和江河,各级党委和政府增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意识,动员各方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守一方土、共担一份责”,切实攻坚克难、笃定前行、敢做善成

教育厅作为自治区脱贫攻坚26个成员单位之一,坚定履行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政治责任,有效统筹各类优质资源,围绕着义务教育、国语教学、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生资助,多措并举,重点突破,誓言一定要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生动体现了自治区教育系统所有从业人员的政治担当和行为自觉,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教育脱贫壮歌……

保障义务教育确保惠民情怀落地

教育厅机关,庄严静谧。每周三下午的政治学习已成惯例,同志们正在集体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部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业抓好。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大家在交流心得环节,纷纷发言,一致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

下课的音乐舒缓地回响,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中学的学生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站在学校教学楼门前广场一隅的校长曲艳琴,望着各班活动在绿树红花点缀的校园里的学生,高兴地说:“党的教育惠民政策让我们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党和政府投入1400多万元,我们新建了教学楼、学生食堂和教师周转宿舍,师生们非常开心。

当地的父老乡亲都了解,2012年以前,这所学校原来的教室已使用了近40年,多处出现裂缝。现在,孩子们不仅可以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上课、在宽敞干净的餐厅吃饭,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信息化教学带来的美妙世界”。

生活在昆仑山脚下的和田县色格孜库勒中学的维吾尔族教师祖丽菲娅·阿卜杜拉,有着教龄她说,虽然她所在的是农村学校,但这几年学校硬件条件的巨变,至能把2000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的一些城市学校甩出几条街去。每天下课后,看到孩子们在功能齐备的兴趣班唱歌、跳舞、画画,她不禁心生艳羡,后悔自己早生了20年。

近年来,各地统筹中央、自治区本级资金197.7亿元,实施“全面改薄”“能力提升”和“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侧重加强南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保障力度,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为自治区义务教育在那里向学前三年延伸,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巨大生机。截至目前,全区义务教育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9.6平方米,生均图书达到21.8册、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达到10.9台,较2015年分别提高20%12%19%,其中南疆四地州三项指标分别提高32%28%40%明显超越其他地州的办学条件幼儿园和学校成为乡坚固最美的建筑,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们入园、上难的问题。

星期三下午玛合热依帕·阿依木汗老师又来到了沙拉哈提家为他一个人上课。在排列整齐、色彩鲜艳的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点,沙拉哈提的母亲眼含热泪说:“特别感谢玛合热依帕老师,没有她,我的孩子在家里上学是不可能实现的。”

12岁的萨克族男孩儿沙拉哈提是一位残疾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常年由父母照看护理。乌鲁木齐县托里中学教师玛合热依帕·阿依木汗负责为她开展每周两个小时的送教上门服务。

每次玛老师都会耐心地鼓励她,有时送她玩具、图片,有时准备一些有趣的游戏,现在孩子已经能够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目睹着孩子的点滴变化,家长由衷地表达对送教上门服务老师的感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反映2019年以来,乌鲁木齐县通过组织入户排查,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信息库,组织12名教师对25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开展养成教育、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用爱去感染和温暖这些“折翼的天使”。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是义务教育有保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在政策制定上,自治区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的一系列文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行政线、教育线“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和县长、乡镇长、局长、校长、村长、师长、家长“七长”负责制,锁定重点区域和重点学段,实施精准控辍,坚决遏制“不上学”的现象。在具体措施上,教育厅加大疑似辍学学生的核查力度,定期与扶贫部门进行数据比对,根据结果逐户逐人核实,摸清情况、建档分析。此外,依托“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活动,入户查证学生就学情况。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社会福利机构就读和送教上门四种措施,加大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保障。对确实失去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经县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后,可办理延缓入学或休学手续,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辍学。

曾几何时,上学读书是贫困家庭子女背书包、有出息的一个最大心愿。眼前,义务教育的强烈感召,让每一个家长都体会了“依法治教”的刚性约束。男孩小何,曾就读于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八年级,父亲早年因病去世,母亲常年在叶城县务工。2019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小何却一直未返校,其母亲也无法取得联系。学校上报这一情况后,喀什地区及喀什市、叶城县教育局会同公安部门和乡村党组织,联合开启了艰难复杂的劝返复学历程:公安部门根据小何购票出行记录,确定了其在叶城县的居住地址;地区教育局组织喀什市派员前往叶城县,会同叶城县教育局和乡村党组织负责同志,对小何及其家长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宣讲《义务教育法》,努力劝其返校;最终小何转入叶城县第四中学继续学业,且学习状态良好。2019年起,全区各级教育部门都建立了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实施精准控辍,确保动态清零。

枯燥的数据却能直观描述一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在各级政府、各地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持续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7%、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净入学率达99.78%、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5.51%,分别较2015年增加0.121.062.51个百分点,相关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阶段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得起学的目标全面实现,全区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预期目标。

让每个孩子在均衡发展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变的信念和追求。

办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不仅要让适龄儿童进得来、留得住,还要让孩子学得好2019114日,教育厅针对大量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不成体系的问题,安排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赴阿克苏、和田地区开展送教活动。五天的送教活动300名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大家纷纷表示:“自治区组织的送教活动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构建,又有实用案例,培训接地气、有效果,一些实验视频资料和教学案例资源可以拿来即用,让我们在现场观摩中快速提升教学能力。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区共组织开展自治区级教研活200余次,覆盖14个地(州、市)、90余个县(市、区),受益教师达14万余人

2020春季学期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霍城县开启了相约云端的信息化教学新篇章。距离县城最远的萨尔布拉克镇齐巴拉噶西村牧民努尔巴合提惊讶地说:“太神奇了,我的孩子居然可以通过手机听乌鲁木齐的老师讲课,还可以参加课堂提问,和老师互动!”兰杆乡的另一个小男孩依木然每天学习时,妈妈都陪在身边,一段时间后,不仅小男孩的学习得到老师表扬,妈妈的国语水平也提高了不少。霍城县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在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展现了强大的力量,全县65所中小学,两天时间完成了“钉钉云课堂”搭建,五天后师生在线学习率达到了95%“信息化主讲+接收教室”模式的教研活动让5000余名师生受益。突发的疫情并未阻止霍城教育质量的提升,期末学生成绩稳中有升,青年教师在线培训也受到追捧。

    学校教得好不好,不能自己说了算。自治区教育厅近年来在全区大力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坚持开展国家、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四级质量监测,实施质量报告制度和跟踪问效机制,努力追求优质教育覆盖面最大化。全区已建立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113个,地州级工作室300多个,县市级工作室近千个,命名自治区级中小学教学能手530,区、地、县三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培养骨干教师上万名。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促使边远乡村学校得以共享繁华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各地积极开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学习和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改革,建立精品课程基地校(园)213所,评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8种,课堂教学活力不断激发,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稳中有升、逐年向好。

强化国语学习除向外发展障碍

近年来,自治区采取“内外两条线”协同推进作战的方式,着力消除历史原因遗留给脱贫攻坚领域的语言文字交流障碍。

针对我区教育教学面临的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特点,认定扶贫工作的路径,必须遵循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轨迹,自治区教育厅责成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教学单位,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实现总目标打基础、利长远的治本之策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战略之举,全力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计划。与此同时,自治区聚焦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现有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三个群体,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组织、教育、语言文字、扶贫、人社部门的推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的宏大格局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曾经迎接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近几年来,学校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教好国语、学好国语”的嘱托化为工作动力,坚持“从学生抓起、从教师抓起”,健全校领导包年级、中层领导包班级、教师包学生、学生包家长的“四包”制度,将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融入学生管理、学习、生活全过程,建立“日检查、周评比、月考核”机制,在校内外形成了人人“讲国语、说国语、用国语”的浓厚氛围,实现了感恩融情、学习融情、快乐融情、交流融情、成长融情的喜人局面

自治区教育厅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原则,立足培养一代新人,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201610月以来,一面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4408所,实现农村幼儿园“应建尽建”、46岁学前儿童“应入尽入”,坚持从娃娃抓起,突出国家认同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培养,保证学前教育阶段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另一面全面调整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稳步实施“幼小衔接”,推进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工作提质增速。

2018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2019年全区实现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区内普通高中入学考试、内地新疆高中班入学考试、内地新疆中职班入学考试、区内中职入学考试“五合一”,统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命题、答卷,力促考试“指挥棒”作用有效发挥。与此同时,教育厅还同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方面互相支撑、有序衔接,推动职业教育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

停下手中的活计,拍了拍双肘的灰尘,双眸透亮的中年汉子色米·吾不力说:“对村两委组织开展的国语培训,我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接受,再从主动学习到热爱,最后到充满自信,动员家人和亲朋好友一起学,走过了一个艰难而快乐的历程回过头来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确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如今,我依靠流利的普通话去联系生意终于使全家脱了贫。”色米·吾不力是柯坪县柯坪镇喀拉库提村农民,因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资金技术,2014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来,他在村民夜校学习,首先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能力又通过普通话电视频道学到先进的木器制作加工技术,2019申请贷款购买了装修雕刻机车,由此开启致富奔小康之路。

色米·吾不力这样的农村贫困人口个体,能够实现“华丽转身”,就是得益于全区各级人社部门有针对性地累计开展85.8万余人次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就业技能”培训。

和田地区现253万人口,其中维吾尔族占96.4%,绝大多数村民日常交流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外出务工就业因为语言交流障碍这道“拦路虎”变得十分困难。

三年多来,和田地区坚持以地委抓统筹、县市抓督导、乡镇抓管理、村级抓落实“四级联动”为主轴,变“被动管”为“主动抓”;以设备、师资、技术、场地、防疫“五项保障”为依托,变“零散学”为“集中学”;以夜校集中学、寓教于乐学、党员干部示范学、结对帮带学、广播定时学、亲子互动学“六类教学”为抓手,变“大水灌”为“精细教”;以抽验点评、奖优罚劣、分批退出、考核评估“四项机制”为准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精准分类、因村施策、统筹推进,带动农牧民群众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学用普通话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能使用国语开展工作的村干部2015年的5%提高到67%,群众从基本不懂国语到能用国语简单交流,改变了从前偏远乡村维吾尔族群众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不会说的状况,为脱贫攻坚奠定了语言交流沟通的广泛基础。

群雁高飞头雁领,头雁振翅先飞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抓住群众掀起学习国语的滚滚热潮,乘势而上,采取脱产、半脱产和夜校等形式,举办普及班、强化班等各类培训班次,对全区所有不能使用国语开展工作的基层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累计开展8.5万余人次集中培训,大力改观村干部国语交流面貌

如今,行走在南北疆大地的村组、社区,小孩儿给大人当“翻译”的“小手拉大手”和村干部直接用国语给村民讲政策的“现场脱口秀”场景,比比皆是,而广大农牧民群众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不断增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语言应用环境进一步改善,乃至学讲国家通用语言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发展职业教育增添各业振兴后劲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八个字是贫困地区随处可见的一条标语。善于思索的人们看完之后就能想到,就业靠技能,技能靠教育,而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同志们还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职业教育,就没有大国工匠,没有大国工匠,就没有大国重器,没有大国重器,就没有大国崛起。显而易见,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教育,是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脱贫攻坚中方式最直接,成效最明显。

“很庆幸自己在‘4+0’应用本科模式下有两所母校的培养,宽厚的基础让我在专业领域能够快速整合信息、调整状态,扎实的技能让我说得出、拿得下,而这一切更让我感觉到两所母校所传承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让我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更有力量。”胡明月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时他自信地说道。

2016年,自治区教育厅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实施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强强联手,助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151个、在校生规模达2.51万人;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专业51个、在校生规模达4000余人。

20205月,占地面积1013.4亩、建筑面积4平方米的塔城职业技术学院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并报教育部备案成立,已在当年秋季正式招生,成为全区“最年轻”的一所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地地有高职,县县有中职或职业培训机构”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区已新设高职学院8所,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州层面完成全面布点,中职学校数量调整到134所,在人口较少的县市设立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高中班,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28.89亿元,支持30所高职学校、97所中职学校开展基础能力建设,其中对南疆四地州累计投入8.48亿元,支持6所高职学校、41所中职学校(包括4所技师学院)开展建设。自2019年起,自治区还将中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进一步支持职业教育增强办学能力。至2019年底,全区中职在校生总数达22.5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总数达20万人,较2015年分别增长17%54%

   “20196月底毕业后,我通过校企合作到阿克苏市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再有3个月实习期结束,每月工资收入2500元至4000元之间20169月,拜城县铁热克镇铁热克村库都斯·库尔班,成为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的一名学生。

同年有200多名同学和他一样,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稳定就业。在阿克苏,像这样的中等职业学校共有8,它们紧自治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目标,加强质量内涵建设,加速补齐发展短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兜底作用,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紧跟企业岗位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自治区优质高等职业院校6所,其中,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学校3所,2所学校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成55个高水平骨干专业、2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1“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6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成果。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90%上,让涵盖贫困家庭的学子们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圆了自己的成才梦

新疆一盘棋,南疆“棋眼”。为支持南疆职业教育发展,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叶城县职业高中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投80万元帮助叶城职高建成了200个工位的中餐实训室,并且每年选派2名教师赴叶城工作,三年来共接受17教师来校开展专业基础培训。通过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帮扶,叶城职高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为叶城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更为瞩目的是,2016年以来,教育部协调10省市124所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南疆四地州50所职业学校,组织25所区内优质学校帮扶南疆四地州47所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教育厅在此基础上深化结对共建,实现“对口支援”与“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内地院校年均资助我区职业学校资金1.5亿元,援助实验仪器设备近1000万元,选派干部、教师挂职800人次,送教培训教师1500余人次,留下了“边疆内地一家亲,守土担责见真情”的无尽佳话。

建强教师队伍夯实长远发展根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让贫困地区孩子们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根本保证。自治区教育厅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脱贫的基础性工程,采取有力务实举措,加大教师招录补充、培养培训和保障待遇工作力度,筑就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厚实基础

杨生海2016届河西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016年通过自治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到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3村小学任教,目前是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妻子杨云霞在喀什市荒地乡4村小学任教,也是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像杨生海、杨云霞这样的老师,在各地乡村教师队伍中还有很多,他们扎根农村,默默奉献,为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令人感佩的努力

2017年起,自治区大力改革教师招聘政策,打破户籍、族别限制,坚持政治和学科专业能力合格为首要条件,持续实施中央特岗计划、自治区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严格落实特岗教师与当地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的有关政策,切实关爱特岗教师,2017—2019年共从全国各地招聘教师13余名。这些教师绝大部分安排在乡村学校,为乡村教育脱贫补充了新鲜血液。这些充满朝气的青年成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力军,也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力量,为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发挥了巨大作用。

匡传荣是来自深圳的援疆教师,已在乡村一线教学岗位工作了两年。作为第一批“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中的一员,他和身后这支数量可观的支教教师队伍活跃在基层一线,用自己的辛勤奉献诠释“家国情怀”,助力乡村教育脱贫事业。2018,教育部牵头实施“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19个援疆省市为新疆选派支教教师,分两批实施,首批选派3180,第二批选4400在此期间,自治区实施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自治区南疆学前教育干部支教计划、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等支教工作,保持年支2万余人规模。三区三州地域的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普遍反响:支教队伍不仅起到了顶岗应急补充的作用,还传授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受援学校管理水平,指导了乡村年轻教师成长,推动了牧区教育质量和公平,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了教育脱贫的时代洪流

2018年,伊犁州巩留县塔斯托别乡中心小学白玉娇老师参加了自治区“国培计划”—新疆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小学体育培训班。返回岗位后,白老师兼任学校体音美教研组长,将培训中所学的“沙龙式”集体备课引入教研组,从教学设计、教案撰写、上课、听课、评课不同层面开展教研活动,受到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好评。

和白玉娇一样先后参加过此类培训的3000乡村教师,能够成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的骨干力量,缘起于2015“国培计划”改革。这一轮重点放在强化培训“造血”功能,坚持“重心下移,整县推进”原则,一体化实施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持续为各地培养一支专业化、本土化乡村教师培训团队,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县市自主施训能力。2020年,先后为全区71个县市培养培训团队,引领了县域乡村教师培训蓬勃发展。

自治区教育厅“国培计划”“区培计划”项目实施中,一方面,针对贫困地区乡村教育基础薄弱实际,采取送教下乡、实地指导等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帮扶,切实提升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另一方面,聚焦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分层分类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层层递进、整体带动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墨玉县扎瓦乡第一中学的阿卜杜巴斯提·海比尔老师训后说:“培训中我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将的教学理念好好推广,让我们的教师和孩子都受益。在语言感慨的背后,静静地躺着一本台账20152020年,中央和自治区共投入国培计划资金4.4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5.4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各族教师整体素质。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自然条件较脆弱,经济社会欠发达,招人难,留人更难,尤其贫困地区,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为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自治区克服财政紧张困难,积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300元。

为增强新聘教师的归属感,各地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教师公寓和周转宿舍,加大食堂、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教师的住宿、就餐、交通问题。其中,和田地区开设小食堂500余个,阿克苏地区改扩建、新建城区教师公寓和乡镇教师周转宿舍1万余套。各地还有机组织开展各类联谊活动,拓展青年教师交友范围,为青年教师交流交友搭建平台,帮助其安心安家安业,和田地区2017年以来新聘教师在当地结婚安家的就有1645人。

加大学生资助实现人生平等机会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生资助的工作目标和行动宣言。作为教育领域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的坚强后盾,全区学生资助体系2017年底就实现了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其中,教育厅还在南疆四地州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

肉孜·托合提的家,在策勒县奴尔乡一个名叫巴格贝希的村子里。昆仑山融化的清纯雪水从他家门前潺潺流过。

今年23岁的肉孜·托合提在中央民族大学读研一。作为村里第一个研究生,他是全村人的骄傲,然而,难的家庭经济状况让他的求学路充满了艰辛。他家共有7口人,除了父母,还有两位80多岁重病缠身的爷爷奶奶和包括他在内3上学孩子。

面对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肉孜·托合提犯了难:如果去北京读书,不仅没钱交学费,家里也没有劳动力了。正在全家一筹莫展之际,教育部门会同乡村两级组织为他筹集1.5万元资助金。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能继续学业,研究生毕业后,我要回到家乡工作,报答家乡,回报社会。我永远都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社会贡献力量。”肉孜·托合提激动地说。

受惠学生精准资助政策,策勒县很多像肉孜·托合提一样的贫困家庭子女得以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策勒县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孤残学生、低保家庭子女8类人群纳入资助范围,推进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和差异化资助全覆盖,20191521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助学金522.4万元。

2018年暑期,叶城县依力克其乡小学结合全县建档立卡信息比对数据,组织92名教师对全校1960名学生开展了家访。通过家访了解的情况,学校对辖区内604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了信息台账,清晰记录学生家庭住址、成员情况、致贫原因、享受教育资助政策以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内容,针对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对一”帮扶措施,指定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包联,结合“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不定期开展到位帮扶。

自治区教育厅学生资助中心在教育脱贫攻坚过程中,坚持精准方略,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比对工作制度》《精准建立教育扶贫台账工作制度》,组织各地以县为单位,在每年春季、秋季学期学生入学后,与“自治区脱贫攻坚大数据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进行一次建档立卡贫困教育人口信息比对,根据比对情况逐一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并将结果作为监测各地教育脱贫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各级教育部门动态建立353.6万名受资助学生、105.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0.8万名残疾学生台账,做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名制“到县、到乡、到村、到校、到班、到人”,提高了学生资助的精准性。

乌什县的塔吉古丽·塞米自幼丧母,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家里仅3亩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患上尿毒症、肾性贫血,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使得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南疆四地州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为她提供了就学保障,通过高考,她顺利考取哈尔滨师范大学,但因凑不齐学费,她决定放弃学业外出务工。乌什县多方协调,为她筹集了包括浙江省援疆助学金在内的1.5万元助学金,并组织社会募捐,每月给她提供生活费。入学后,哈尔滨师范大学给她发放了每年4000元的国家助学金。20207月,该生顺利毕业,已经返回家乡投身教育事业。

“我享受了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得到了生活补助,还有书本免费,住宿免费,爸爸妈妈你们不用担心,我一定好好读书!”莎木别克·沙依热别克是阿合奇县同心中学七年级学生,她入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打电话报告父母。

该校是一所全封闭式寄宿学校,学生主要来自边远农村。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学校积极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还为困难学生发放生活物品。学校老师和家长们都说,学生资助政策不仅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教育厅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民生工程来抓,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全区农村(含县城)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给予年生均2800元的经费保障。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两免一补”政策;2019年秋季学期起,又将建档立卡学生、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在高中阶段,南疆四地州实施免费教育,其他地州免除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住宿费、教材费,并给予国家助学金。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奖助贷勤补免”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硕士研究生最多可享2.95万元的奖助学金,博士研究生最多可享受4.55万元的国家奖助学金

据统计,全区学生资助资金投入由201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6.2亿元,增长了3.2倍;资助学生人数由2015年的170.9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480.6万人次,增长了2.8倍。2016年以来,党和政府安排落实全区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20亿元,累计受益学生达1236万人次,实现了新疆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

古丽米热·阿不力克木和姐姐都在皮山县木吉镇小学就读,依靠父母务农来维持家庭生计,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平时吃饭,只能保证吃得饱,无法做到吃得好。一个假期,对她们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上学,因为开学后能在学校吃上抓饭、拌面、馍馍菜等安全放心、美味可口的饭菜,享受“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至今,全区每年落实资金约11亿元,惠边境县和“三区三州”涉及的贫困县共42个县市的学生130余万人。各地食材、价格、质量、配送和购买学生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五统一”,采取学校食堂供餐、企业配送营养食品两种模式,按每天每人4元的标准,由学校制定营养改善计划带量带价食谱,为学生提供安全放心的午餐,满足学生营养膳食需要。根据2019全区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结果显示,新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平均身高达141.68厘米,50米冲刺跑平均用时达9.86秒。身体素质逐年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示出新生一代各族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

瀚海春潮涌,扬帆正当时。全区各族教育工作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满怀“没有三区三州,哪来四海九州;没有新疆稳定,哪来内地安宁”的豪情,珍惜“教育脱贫攻坚”的成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征途,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供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相关稿件: